文章分類Article

住商、運輸都要電氣化 市場搶搭「電網韌性」商機

淨零發展預期從產業、住商與運輸等都將會迎來一波電氣化轉型,屆時將考驗全台電力系統調度與供電穩定。DIGITIMES攝

由於溫室氣體排放九成來自燃料燃燒,能源轉型是各國淨零規劃路徑下的重要一環,預期從產業、住商與運輸等都將會迎來一波電氣化轉型,因此國發會也預估,到2050年電力需求會因電氣化趨勢增加超過50%,且年均成長2%。

外界因此擔心,發展淨零轉型是否會影響用電需求,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對此曾表示,事實上問題核心並非電夠不夠,而是應思考如何強化電網韌性。能源轉型最關鍵的就屬電力部門,台電就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逐步從增強供電彈性、電網數位化等面向上,從關鍵軟硬體基礎建設著手,台電一家撐起全台供電,但也盼與民間企業近一步合作,台電先前也宣布10年擬砸新台幣5,645億元推動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市場商機相當吸引人,初步預估建設計畫有利重電設備、綠能、儲能相關廠商受惠。

未來電網將會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其中一個面向則是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的衝擊,舉例來說,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主要是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為主,且多集中在具備良好日照條件的中南部沿海地區,但過去電力系統設計是從用戶密度考慮,但多數再生能源都設置在偏僻地區,導致可供併網容量不足。經濟部能源局參事吳志偉形容,就好像有很多水,卻找不到水管接。

而面對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台灣電網過度集中也對其供電調度與彈性形成莫大挑戰,目前台電也在規劃將電力系統去中心化,將能源輸送以分散化、區域化為主。據先前台電公布的10項強化電網韌性計畫中,有一大重點是透過「電廠直供園區」降低電網集中風險,從過往先送重要節點改為設專線直送,由通霄電廠及離岸風電直接供電給竹科,而台中電廠及離岸風電則直供中科,興達電廠則直供南科、橋科,另由大潭電廠直供新北產業園區、桃園工業區,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等。

台電表示,減少電力傳輸距離可降低電網風險,因而規劃由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等電源就近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用電中心,而不再需要全數經過南北幹線輸送,儘可能減少電網負擔、降低電力損耗。

除了硬體基礎建設需到位,在強化電網韌性的發展上,目前台電也急需從電網數位化、電網資通訊整合等配套措施著手,包括推動智慧電表與設置智慧變電所等,另外也要制定與修訂智慧電網國家標準,包括針對配電管理系統、智慧電表以及資訊安全等,以協助設備與系統間可以互通及互相協作。

尤其台灣ICT產業具有技術優勢,台電也盼能先滿足內需,藉由資通訊技術提升電力系統的效率與可靠度。從台電推出電力交易平台與民間企業合作來看,產業在推動台灣電網韌性的過程中仍可扮演重要角色。

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曾表示,台灣再生能源中以太陽光和風電量體最大,但兩者皆受限於季節與天候條件呈現間歇供電的特質,因此如何配置與管理再生能源的電力,將是未來穩定電力的關鍵。

吳志偉則提到,針對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的衝擊,未來該擔心的不是白天太陽光夠不夠,而是如何處理晚上下班後,冷氣、電視、飯鍋齊開的尖峰用電。因應太陽光電大幅增加抵銷白天用電需求,電力系統也從白天移至晚上,針對負載型態改變,目前台電也透過新尖離峰時間電價作為因應,將自2023年起將新尖峰時間帶調整為16時至22時。

國發會去(2022)年3月所公佈的淨零路徑中,生活與社會轉型也是其中一環,除產業外,住商電氣化也是必然發展趨勢,吳志偉觀察,未來家庭各項設備與基礎設施都會陸續往電氣化發展,電力系統要深入到如此枝微末節,對整體系統調度與管理而言考驗不小。

過去台灣電網調度是調整發電端跟上負載,因此過去產業總是先往發電端找問題,但在能源轉型下電網結構將會帶來很大改變,包括再生能源併網、電力使用者變發電端等行為複雜化,最要緊的是要儘快達到供需平衡,台電也呼籲業界未來能夠更積極參與電力市場,盼能源聚合商在此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像是需量反應可以調度更多電力資源。

文章取自於:DIGITIME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