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Article
AI 驅動下的 PCB 產業新局:台灣優勢、東南亞布局與市場展望
1. 台灣與東南亞地區 PCB 產能策略與 AI 驅動需求
過去一個月,台灣 PCB 業者如 Zhen Ding、Unimicron 等,宣布擴大資本開支(capex)以因應 AI 伺服器與雲端運算的訂單上升。 因中國政策與地緣政治風險,產業鏈有部分往東南亞轉移,廠商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設置/擴充產線以分散風險。 台灣本地產量持續強健,特別是高密度板、高層板對 AI 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儘管整體資本支出有所收縮或放緩。
2. 軟板 / flexible / rigid-flex 板市場成長與技術應用增多
Flexible 和 rigid-flex PCB 市場繼續以中高成長率擴張。全球 rigid-flex PCB 市場在 2023 年約 USD 2.04B,預期到 2030 年將成長至近 USD 2.97B,CAGR 約 5.5%。 軟板 (Flexible PCB) 市場在多個應用領域,如可穿戴設備、醫療電子、手機/中階 AI 智能手機中需求上升,預計 2025–2030 年間 CAGR 約 7-8%。 此外,rigid-flex 組合板材因其在三維封裝、厚薄板混合設計的優勢,被應用在需要彎折 / 空間有限 /機械強度要求高的裝置上。技術上的精細佈線、材料配比(剛性區與軟性區)、可靠性(彎折壽命、熱膨脹差異)成為重點。
3. Global PCB/PCBA 市場展望與供應鏈重組
根據市場報告,全球 PCB 裝配 (PCB Assembly, PCBA) 市場規模 2025 年估約 USD 99.2B,預計到 2035 年增長至約 USD 161.6B,年複合成長率 (CAGR) 約 5%。其中剛性(rigid)PCB 在總收入中佔比接近一半。 供應鏈正面臨原料成本波動(銅、專用聚合物、遮罩等)、環保法規與廢棄電子物處理要求提高的壓力。 另外,廠商正加強在檢測、自動化裝配(如 SMT, 檢測 AI 化)、垂直整合,以降低缺陷率與縮短交期。供應鏈重組也包括從中國或單一地區依賴的降低、提高在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的備援與本地化。